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想和大家分享桥水基金创始人Dalio在《原则》一书中的思维方式——“我们更多需要去看森林,而不是树木。”
Dalio的工作原则中最强调的是客观,不要用情绪去看人、看世界、看问题。要明白一点: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,这些不同导致我们的行为不一样。理解了这一点,我们就能对世界和周围产生更加包容的心态。
同时,要明白我们的大脑其实像一台机器一样在运转。不断拥抱和优化这个系统,我们能成为更好的人,做出更好的决策,从而获得更美好的人生。
1
认清人类的致命弱点:自大和盲点
Dalio认为阻挡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:自大和盲点(ego and blind spots)。它们导致我们无法看清真实的世界,从而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。自大是我们人性天生的弱点,让我们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自己的弱点,真正反思自己的错误。
从人类的基因中,我们内心渴望被爱,害怕失去爱,我们需要生存,害怕无法生存,我们希望自己变得重要,害怕成为无关紧要的生物。这个与生俱来的基因,导致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弱点。
理解我们的盲点。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眼中去看问题、看待世界。因而我们每个人看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。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,这也造成了每一个人行为的差异。要客观理解这样的事实,不能强求别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我们一样。
从人性上,我们对于不同的观点都是本能反感的。甚至对于持有不同观点和角度的人,也会反感。其实是要客观面对和理解,因为我们很难从别人的眼中去看待问题。
人性的自大和盲点,会最终导致什么结果呢?
就是我们无法接受不同意见,甚至在不同意见面前,我们容易和人发生争执。到了今天,我自己也越来越深刻理解这种盲点,也努力放下内心的自大。
我几乎不再去评价任何一个人,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。因为我无法站在他的眼中去看世界,也一定不能完全理解他做这个事情或者那个事情的想法。我们要包容不一样的东西。在Dalio眼中,人类致命的弱点,就是自大和盲点。
2
人生是一场与自我的斗争
作为父亲,Dalio曾让神经学的医生测试过他孩子的大脑,而结果也让他震惊。他发现,不同孩子的行为和意识,其实和天生的大脑构造有很大关系。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敏感,有些人的逻辑性很强,有些人则容易激动。
习惯其实会让我们大脑处于类似“自动驾驶”的状态,是大脑最强有力的工具。如果我们对某些事情做得足够多,大脑会建立一个习惯机制。我们的高我是希望建立良好的习惯,这些会帮助我们进化,而低我是建立不好的习惯。
好的习惯其实每个人都知道,看书、运动、早睡早起、控制饮食。坏的习惯比如暴饮暴食。所以我们看到,优秀的人都非常自律,有固定的好习惯。这些习惯,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决策体系?最基本的要求,就是在没有情绪干扰的情况下,做出决策。很多时候,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,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决策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需要先学习,然后再做判断,最后做出决策。
学习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。正确的反馈机制能够引导我们走向真相,错误的反馈机制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。这要求我们,在面对反馈的时候要足够客观。不要根据自己的潜意识去听取想要的答案。
thinking 思考
principles 原则
algorithms 演绎
great decisions 好的决策
原创文章,作者:创业百花谷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uwanlan.com/tools/13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