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谢《七十七天》的创作团队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和心灵思考!
死亡是最好的归宿吗?
电影《七十七天》的主角老杨是一个在生活中迷失方向,又不甘心随波逐流,不甘心与周围的人过着趋同生活的中年男子,他成为了探险者决定横穿羌塘无人区。出发前在拉萨遇见了高位截瘫的女摄影师蓝天,他们美好的邂逅之后老杨独自上路,历经沙尘暴、龙卷风、野兽出没等各种危机,凭借坚定意志和对探险的一腔热血,克服困难不断向前。
故事结局是开放式的,第七十七天后老杨是否活着走出来了?虽然现实中羌塘横穿者杨柳松成功出来,但我认为电影中的老杨是死掉了。男主失踪于昆仑山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局,因为即使走完了这段旅程回归到平凡的生活,除了多一个吹牛的谈资,依旧无法逃脱内心的挣扎直到生命的终结。就像巴顿将军说的:“军人最好的归宿是被世界上的最后一场战争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,因为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”。
逆境与困境
电影里的老杨和蓝天是两个极端,老杨的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被困住了,他选择冒险甚至牺牲去换得内心的自由(老杨身上有一点《第一滴血》兰博的影子)。而蓝天内心坚强且自由只是身体被困住,虽然也有挣扎与彷徨但内心并没有被束缚。
真正内心自由的人不论身体残疾、深陷牢狱、身处困境都无所畏惧(比如纳尔逊 曼德拉)。这影射我们人生中总会遇到逆境与困境,逆境并不可怕,因为你要么战胜它要么适应并与它共处;真正可怕的是困境,因为它首先困住你的心志,内心走不出来的人,无论是改变环境或者把自己变得更强都无法摆脱困境。
胆小且残忍的生存基因需要尊重
影片中对羌塘自然环境的描写比较属实,大自然其实并没多么美好也不是那么狰狞,它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芸芸众生在舞蹈而已。我想好好聊的是影片里面那对狼的描述,个人感觉略有失实。因为羌塘地区对狼来说食物很丰富,狼可以完全可以去吃体型小的啮齿类,犯不上冒险攻击一个体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,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野外遇到一对狼或者孤狼并不可怕,它们很可能只是好奇的观察你一会,只要你没有表现出恐惧也没有突然逃跑,也不必去恐吓它们,它们顶多是尾随一会或者和你对视一会就会走掉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它们犯不上每吃一顿饭都要玩命或者受伤,狼一定是优先捕猎对自己造不成威胁的弱小动物。但如果它们在受到惊吓、感觉生命受到威胁、处在发情期、食物匮乏这些时候就非常可怕,如果又进一步激起了它们杀戮的血性就更不好对付了。
借狼说人,其实我们人类的基因里也保留了这部分既弱小又残忍的自然本性,尤其弱小或者感觉自己弱小的人们,很多时候需要在隐忍和压力下生活,一旦有机会掌权或受到刺激就可能变得残忍至极。比如幼儿园欺凌事件的老师,她没有去争取更好的收入和生活,而是把怨气撒在了可怜的孩子身上;再比如江歌事件里刘鑫的前男友,分手后依旧死缠烂打,最后悲怨的情绪转化成了残忍杀戮,受害者不是和他分手的刘鑫而是当时触发他情绪的江歌。
要引以为戒,应该尽量克制且友善的对待所有人,俗话说狗急了跳墙、兔子急了咬人、穷寇莫追。尽量不要刺激那些走投无路或幽怨自卑的可怜人,因为从生物学上讲,这样做是唤醒动物血性与杀戮本性的最有效方法(没有之一)。往大了说,自古齐家治国之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、不患贫而患不安。少数人的成就和财富不代表什么,多数人能感到温暖与公正的对待,并且有安全感的工作和生活才是基础。
理想主义到底是什么?
影片中老杨和蓝天举杯致意的那段,说自由、梦想、远方,还有“去他妈的命运”,后来老杨骑着车去了远方,为了内心的自由也带着蓝天的梦想。我认为这个老杨跟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还有一定差距,为什么这样讲呢?首先自由的冲动人人都有,激情、执拗、任性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这本身是朴素的而非高贵的价值观。历史和现实中的无数案例证明:为了一个理想去死掉,远比实现这个理想容易的多。而实现理想需要勇气和激情,更加需要实力、智慧和一些运气。
我认为影片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了理想主义的真谛。首先你是为了梦想而生的,而非梦想满足后给你带来的荣誉与财富;其次内心没有枷锁,你不会被自己内心困住才有可能不断走出逆境;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真正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,因为胆小而残忍的生存基因并不会控制你,你不是弱者,更不是被迫害妄想症患者,你的有限精力只能用在为理想而奋斗上面,根本没有时间去软弱、猜忌和互相伤害。
此文献给所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创业百花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uwanlan.com/share/861